千年极寒_千年极寒是啥意思-天气网天气百科

日期:2023-12-06 来源:杏彩体育靠谱吗

产品详情

 

  千年极寒即千年一遇的新低温。该说法源自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要比往年偏低这一气候现象。但事实上,千年极寒只是波兰小报乌龙采访、俄罗斯媒体有误报道、气候阴谋论者不断传播的结果。

  千年极寒即千年一遇的新低温。2010年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一般的情况低。“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

  然而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也缺乏科学依据。

  2010年9月10日,波兰科学家科瓦尔沃斯基(Kowalewski)接受一家电台的采访,他分析了墨西哥湾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千年极寒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试图打消民众对极寒天气也许会出现的担忧,并没有预测千年极寒。

  同日,一家波兰小报的网站Gazeta.pl上发表了标题含有“千年极寒”的文章。开篇是一个名叫Zangari的人,声称从卫星数据上发现墨西哥湾流在慢慢减弱,并将它归咎于BP漏油事件。随后,文章提到了Kowalewski接受的电台采访,用来阐述墨西哥湾流对气候的影响。

  2010年9月12日,另一家波兰小报“Fakt”的文章《千年寒冬要来了》里,BP漏油事件再次被责难。然而,这一次,没有一点关于Zangari的信息。于是在读者看来这个就成为Kowalewski的说法。

  2010年9月22日,“俄罗斯之声”电台报道:波兰科学家Kovalevski对墨西哥湾流的减弱表示担忧,而俄罗斯科学家则认为这个说法夸大其词了。

  2010年10月4日,《俄罗斯时报》的新闻报道“一千年来最冷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临”,原因正是墨西哥湾流减弱了一半。俄罗斯时报引用了波兰科学家的话:“墨西哥湾流减弱意味着这一个湾流将不能抵消北极风带来的寒冷。如果这个湾流完全停止,一个新的冰河期将降临欧洲”。报道以俄罗斯中部地区此前低于平均气温两三摄氏度的现象,对千年极寒予以了“证实”。

  2010年10月4日,全球变暖怀疑论网站wattsupwiththat的报道,从俄罗斯时报和“俄罗斯之声”的报道里摘取片段,同时也提到了Kovalevski。而这一个网站很可能是这一个故事进入西方媒体的桥梁。

  随后,“千年极寒”一词和有关报道不断在欧洲别的媒体出现,其中不乏一些颇具权威的报纸和电视。

  2010年10月7日,有关“欧洲将现千年一遇的寒冬,中国等亚洲地区或难幸免”的消息见诸中国各大媒体。10月8日,沪深融资融券市场爆出天量,两市融资买入额突破6亿元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当日在交易的88只个股,煤电股备受资金青睐。

  2010年10月20日,中国新华社考证了关于千年极寒的理论,并发表了一篇文章:“近来被许多媒体所关注的‘波兰科学家预报千年以来欧洲最冷的冬天’,经新华社的调查,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2010年10月18日,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听到自己竟成了近段国际新闻的“红人”,科瓦尔沃斯基声称自己“并不知情”,且对“千年极寒”之说一头雾水。实情是,在2010年9月初,科瓦尔沃斯基曾接受了波兰TokFM广播电台的访问。当时被问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运动,世界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作答时,科瓦尔沃斯基以模式推断为基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气候学家,又不是气象预报员,怎会是预测气象问题呢?”,他当时所言“并没有说欧洲将会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体断章取义,才有了上述说法”。言语中,他对相关媒体的做法大为不满,并希望借新快报“证实自己的清白”。

  受2010年入秋后天气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响,加拿大已发出警告,指出当年小麦和用来生产食用油的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跌20%。加拿大艾伯塔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加拿大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和雨水也推迟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种时间,2010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降。由于许多小麦出口国都因天灾而歉收,如俄罗斯受山林大火影响导致小麦大减产,澳大利亚也减少出口量,使人关注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供应,刺激全球粮价。

  2010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科学家指出,相应地,在这些地区马上就要来临的冬天有极大几率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

  2009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在2010年10月4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英国气象局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九月夜晚;10月更测得零下5.2度,打破1993年的纪录。韦尔斯南部也出现摄氏零下6.4度低温。

  2010年10月,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过去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候将会出现摄氏零下25度的低温。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没办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可能出现类似1998年的低温。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中国的天气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矫梅燕说,“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中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紧密关联。今年“拉尼娜”活动强烈,值得密切关注。

  日本北海道2010年10月26日清晨降下夹着雪花的雨,2010年初雪比上年提早六天,比历年平均值提早一天,札幌市出动铲雪车除雪。该市交通局指出,这是自1980年以来,首次于10月出动铲雪车。日本气象厅25日发布2010年11至2011年1月的天气预测,因造成今夏北半球酷暑的因素尚未消失,11月晚秋气温将比往年略高。然而进入12月后,受反圣婴现象影响,预计气温将骤降,可能低于往年均温。

  由于极寒预测时间跨度较大,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多位气象专家均出言谨慎。“很难预料。虽然欧洲气象专家在对今年世界极端天气研究后,得出了‘千年极寒’的结论,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一定会遭遇这种极端气候。”山东省气象台一位专家和记者说,虽然现在根据长期的气象积累和研究,可以对气象做出一些预测,但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不可能做出百分百精准的预测”。

  基于此,专家称“而且哪怕是今年真的遭遇了一天的千年最低温,这也不等于遭遇了千年极寒冬天。”“2010年的气候问题并不是很异常,若不是带来的灾害有点大,在往年其实根本不会那么关注。”提及“千年极寒”问题,专家这样认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这种时间跨度较大的气候现象,毕竟气候预测的难度较大,而且气象变化没固定规律可循,不是一成不变的。

  吉林省专业气象台专家桑老师和记者说,“千年极寒”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对百余年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科学手段进行推测。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但是所谓千年不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人员,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这一则消息,并怀疑这位发表言论的波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波兰科学家预报的是整个冬季,这是个气候预报的概念。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也更困难。针对气候时间段里的极端天气事件来预报,难度更大。目前,国际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3年,并没有可信赖的手段来预报。

  波兰科学家从“拉尼娜”现象上做出“千年极寒”的预报,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

  实际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主要体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其次,“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所以,单单靠“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总之,气候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因此,“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一言以蔽之,一锤便定音。

  “千年极寒”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福音”。位于萧山区的万羽羽绒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副总经理钱水泉说,“千年极寒”对公司是个利好,他表示会密切关注天气走势。但绍兴轻纺城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则说,卖场内很多出口企业都比较振奋,“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讨论这一个话题,说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加加厚羽绒服的生产量。”位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怡通工艺公司也是做服装的,总经理楼清灏说:“我们也听说这一条消息,还接到外商的一些咨询电话,我们正在研究生产方向,想多增加一些御寒的产品。”

  相关人士出现极度严寒天气,必然会对中国煤炭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气温过低,国内的煤炭需求量必然会上升,进而推高煤炭价格;其次,如果伴随严寒天气,出现大雪等气象灾害,就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国内煤炭运力,会造成国内煤炭供需局部失衡,最后还是会传导至煤炭价格上面。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对于“千年极寒”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而不应该过分的夸大其将会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更应当警惕部分投机者利用“千年极寒”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对煤炭市场进行炒作。目前,已经有种种迹象显示已经有舆论开始将“千年极寒”与煤炭价格联系在了一起。虽然,严寒天气会对煤炭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理性的看待这种影响。

  将全球气温百万年来的变化和“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作比较的统计图表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不仅是千年极寒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右图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年”。 在b图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20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范以锦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迫于竞争压力,要跟新媒体抢速度无可厚非,但更要保证自身的权威与客观,“丢了这些,传统媒体要把自己放在什么位子上?”

  范以锦觉得,“‘千年极寒’一事,大到股市,小到添置衣物,牵涉千家万户利益。所以报道必须谨慎,客观。国内媒体转载外国媒体报道,如果外报本是不实的误传,转载犯错不可避免;但在转载外报时,又通过个人‘合理想象’进行信息添加,这样犯错不应该。”

  范以锦认为,出现这种媒体信息发布不准确、引起公众恐慌的原因,除了与新媒体竞争要抢先抢快外,还与新闻从业人员的心态日益浮躁有关,抢料争独家的好胜心,战赢了核实信息等新闻人的基本守则。

  知名新闻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授:误传“千年极寒”不一定是“坏事”

  展江坦言,转发误传报道,对媒体的权威与公信力确是损害,但只要“不过度”就行。他所指的“度”,是“是否对社会造成确定伤害,损害公众切实利益”。

  “目前看来,‘千年极寒’说并没有引起这样的后果,还是能通过媒体的‘自我纠正’,即继续追究,用事实说话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