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标准的新“旋风”——气象标准化系列报道之一

日期:2024-06-19 来源:杏彩体育靠谱吗

产品详情

 

  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着重关注了气象事业。作为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构成,气象标准化在助力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美好世界共同愿景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更好地展现气象标准化支撑和保障气象事业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本报特别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气象标准,采访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推出气象标准化系列报道,全面宣传和展示气象标准与气象工作、日常生活的深层次关系。

  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的统称。我们常见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中的一个类别。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运行办公室主任、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周庆亮和记者说,热带气旋在全球不同海域其等级规划区分有很大差异。我国从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正式与国际接轨。2003年,正式以国标的形式发布《热带气旋等级》(GB/T 19201-2003),2006年对该标准做了修订,依照国家标准《热带气旋等级》(GB/T19201-2006)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

  据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介绍,在国家标准《全球热带气旋等级》(GB/T32935-2016)颁布之前,对于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北印度洋等海域的热带气旋,我国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以外的热带气旋,气象部门内外或不同媒体在描述同一热带气旋事件时,由于强度等级表述不一致,往往给公众造成混淆或困惑。

  制定《全球热带气旋等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庆亮强调,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全球热带气旋强度等级表述的科学性和媒体传播的一致性,促进我国全球热带气旋监测预报业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更好服务于我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球范围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所属国家或地区提供热带气旋监测预警的能力参差不齐。中国气象局在《全球热带气旋等级》实施后,结合‘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发展和服务理念,更科学规范地开展全球热带气旋监测预警业务,让海外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等享受与国内用户均等的气象服务,让这些人时刻感受到祖国的关心和温暖。”钱传海如是说。

  2017年9月20日前后,大西洋5级飓风“玛莉亚”肆虐加勒比地区,给该地区多米尼克等国导致非常严重损失,也给我国驻该地区有关使馆、中资机构及其人员的工作生活和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应外交部请求,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快速响应,及时向外交部提供权威的飓风监测预报信息,为开展救援和转移工作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钱传海表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开展灾害性天气机理和预报技术探讨研究,广泛开展各类灾害性普查、灾害风险区划等工作,重新评估已有气象标准在推动灾害性天气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监测预警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扎实做好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联合多方力量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事业发展,标准先行。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起步晚、起点低,20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据了解,截至2022年6月底,现行有效的气象领域标准有国家标准203项、行业标准581项、区域标准845项、团体标准29项。

  2008年,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其中也包括周庆亮所在的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他看来,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步入从大到强的发展阶段。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气象标准化改革是重中之重。中国气象局日前印发《气象标准化改革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气象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基本形成多元参与、运行高效、协同推进的标准化格局。具体措施包括逐渐完备结构优化、先进适用、开放兼容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以标准为重要履职手段和依据的工作体系;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和业务科研骨干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行业氛围;全面落实标准实施及监督机制等。

  关于未来发展,周庆亮认为:“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应增进开放合作、互动融合,在通过借鉴世界气象标准化工作经验更好开展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也要稳步推进国内气象标准建设,将我国在气候领域实践所得的经验形成书面指南推向世界,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促进国内外相互连通,为推动气象事业高水平发展贡献更多、更好的标准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