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著名全国劳模、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8岁。25日上午,李斌同志的追悼会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他生前的领导、同事、朋友和各界人士前来跟他做最后的道别。
2019年2月21日,离开了心心念念的厂房;褪下了身着几十年的工装;告别了共同奋斗的工友与学生,58岁的他走了,但他的故事和精神永远留在了这片自己深爱的地方。他就是优秀员、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
1980年进入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成为一名小小的学徒工。那时的李斌已经立志要成为一名好工人,决心要在工作上干出点事情来。欲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时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学徒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肯定是不行的。他就虚心向厂里有经验的老师傅求教,抱着一把已经报废的刀具就开始慢慢地磨,潜心攻克磨刀这项入门难关。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研劲,四处向车间师傅们虚心学习。作为车间里最重要的四项技术关卡——车、钳、铣、磨——很快就被他熟练掌握,迅速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
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并不能够满足李斌那颗积极向上的心。1982年他进入上海电视大学机械制造业专业学习,3年的刻苦努力,他带着电大“三好学生”的殊荣回到了厂里。深知学无止境的他契而不舍地自学起英语、德语,进修数控理论和应用技术,在钻研技术的同时他深深地为国内的传统金属切削加工模式而担忧,高科技数控化加工方式一旦正式引进国内,那些已延续了几十年的老式机床背后的工友们和整个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国外的新设备新技术带到了中国,他也迎来了难得去国外交流培训的机会。但是去参加交流只能是学习最基本的加工技术,外国工程师将整个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划分在工艺、编程、电气、刀具4个不同的部门,每次都是四位工程师对整个设备做联合调试,像他这样的“交流生”只能之后进行简单的机械操控。但他不甘心,又一次“钻牛角尖”跟自己较起了劲。白天在操作机床的时候,抓住每一个机会和“洋师傅”请教相关知识,将原本需要四位工程师共同联手才能搞定的机床操控技巧记在心头。晚上就将白天的“资料”仔细整理出来,做笔记、测数据、画图纸、制作程序。不久他就成为第一个中国调试工人,并开始指导外国人上机操作。这让无数外国人了解到中国工人在原本空白的数控机床领域也同样有着“天赋”,中国工人不仅仅在机床操控方面“巧”,更有着对于技术的“精”和钻研的“劲”。
随着在交流培训期间的过人成绩,他引起外国厂商爱才之心,向他许诺众多优厚待遇,却依旧挡不住那颗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远在海外的李斌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立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学好技术,为中国工人争气添光。1991年学成归国之后他如愿加入了中国,从此他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
图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项目核心部件柱塞环、缸体、柱塞。
从国外引进满是外文的宝贝让工友们感到格外陌生,原本技术娴熟的老师傅们也都有些放不开,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这些宝贝给操作坏了。李斌为了让大家更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开始大胆创新对这些设备做国产化改良,仅原先的2CNC数字控制机床的加工范围就扩大到了12种,对6种型号柱塞的环槽割刀做改造,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10倍多。
不知道画了多少张图纸,进行过多少次实验,一套国产数控机床的新程序完美移植到国外设备上,实现了原本从生产结构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李斌带领着项目组在2009年度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年公司便开始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6系列斜轴式轴向柱塞泵/马达技术。但由于对消化吸收技术、制造工艺、材料选择、加工设施等每个方面的不足,产品质量总是差那么一点。李斌便主动站出来承担攻关任务,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打破了外国厂商的技术垄断,成功地将柱塞环以及其他的11项关键技术国产化。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有关技术先后申请了19项发明专利及21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高端液压元件的全面国产化,改变了国内基础液压件技术的落后局面,对整个行业产生重大变革和现实意义。
李斌经历过液压泵厂亏损、调整、变迁等重大时刻,由于业务能力突出,许多同行企业都想高薪聘请他,但他却从未有过动心。会的技能慢慢的变多,荣誉和赞美也随之而来,这些并没有让他迷失自我,始终驻守在工作一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轰鸣的机器与攻克技术。用他的话讲,只有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汗水奉献给我的祖国,奉献给培养我的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完成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常年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李斌,深刻了解人才对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1996年企业成立了以他命名的工作小组,在他的细心教导之下,人人都成了多面手。2002年全国首家以他命名的学校开学授课,到现在为止已经培育出技能型人才超过8.5万人,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杰出的技术性产业工人。2007年成立了李斌技术工作室,专注人才教育培训,开展技术攻关。
在工作中李斌总是忍不住向同事教授相关的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只要有人向他请教,他就一遍一遍地教会他们,对自身的徒弟们更是严格要求。对已经达标的合格产品更是精益求精,在原本的合格标准上又增添了新的标准,整个配件的标准误差不能超过一丝,即误差标准不能有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标准下,国产柱塞环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大幅度领先国际同行业产品。
李斌工作室共完成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50多项,重大工艺攻关项目60多项,新开发设计工装夹具共330余套,新编制程序共11万余条。
李斌不单单是对培育自己的企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对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超越他,那样我们的祖国的制造业水平就可以真正地实现由传统制造转型为先进智造。
人才紧缺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这是李斌最忧心的事。他广泛呼吁社会各界合力协作,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高校开设工业相关专业,培养各种人才;增强对于前沿科学技术的研发,扩宽工业基础领域的研究深度;企业创造更好的有利于产业工人发展的氛围,完善对产业工人培养的职业体系,激励产业工人可以在他们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习曾回复他“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反映出来。”
2018年4月,上海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建议》,为上海市的产业工人和上海制造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对于建设改革方案》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更是让国内的制造业产业工人有了底气,而这些方案的实施都汲取了不少李斌的建议。
全国劳模、党代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生前的荣誉数不清,他的离去让所有人都扼腕痛惜。但李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吹响奋斗的号角,产业工人队伍在壮大,中国制造业在飞跃,劳动成为新时代最强音。(白胜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下一篇:柱塞泵厂家怎么化解危机和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