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赶路人初心望北斗

日期:2024-01-01 来源:杏彩体育靠谱吗

产品详情

 

  是什么让一个饱经沧桑的团队初心不改?是什么让一个铸就辉煌的企业勇于自我革命?是什么让管网华南铁军廿载饮冰热血难凉?

  是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法中的首月首日。

  公元前214年,秦王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保卫国土和人民的安全,决定构建一条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修建万里长城为后世留下的重要启示是:只有通过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

  这种信念和努力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绳绳相继,并不断被发扬光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公元2003年9月19日10点30分,广西宾阳县黎塘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时任总裁王基铭一声令下:“点火开焊!”“十五”规划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东油西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管网华南铁军开始了信念的远征。此后的20年间,管网华南铁军心怀“国之大者”,遇水搭桥、逢山开路,建成了长达6431公里的华南成品油管道,成为中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企业。

  捷克人卡夫卡在《当中国修建长城时》写到,修建长城的民工最开始视野只限于他们的家、他们的村庄和乡镇,不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后来看到一段段竣工的城墙巍峨耸立,看到人们对他们投来的充满尊敬的目光,听到新从内地涌来的筑墙大军的欢呼,听到虔诚的人们祈求工程完工的歌声,他们开始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垒墙者,而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修筑长城的人”。他们在挥汗如雨的共同劳动和牺牲中,发现了历史,发现了自己,发现了精神。

  与公元前最开始蒙昧的同行不同,管网华南人从最开始就知道——他们,就是新时代“修筑长城的人”;南国潜龙西南成品油大动脉,就是新时代的地下长城。所以,他们星夜赶路不问前程,他们坚守初心襟怀冰雪,他们不断书写管网事业大发展的时代传奇。

  1999年的中国,全国人民沉浸在对千禧年到来的期盼中。在广州设计院和洛阳设计院,一场围绕关于在西南地区建设一条成品油管线的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早在三四年前,就有业内专家组织调研了西南成品油的运输情况,提出建设成品油管线的建议。华南公司原总经理、时任徐州华东管道设计院院长的夏于飞参与了这次筹划。“现在我们把华南管网分成西南和珠三角两条成品油管线,但当初是同时规划的。”

  这与当时我国的成品油格局紧密相关。1999年,我国西南地区成品油资源非常紧张,“排两三天队加一车油是寻常事”。

  加油难,难在交通。“当时成品油输送主要是依靠一条从云南昆明到广东茂名的铁路线。当运输旺季运力紧张时,成品油运输就成了问题。”夏于飞说。

  珠玉在前。1999年前后,我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条事关国运的世纪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当中。为何不在西南地区兴建一条“东油西送”工程呢?

  来自不同专业的多位专家学者论证得出:很有必要在西南地区建设一条成品油管道来满足西南地区的资源需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了不同意见。不同意见的焦点,一在效益,二在难度。

  当是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完全褪去,国际油价一度跌至10.72美元/桶。没有人能看到油价回春的希望。这时花这么多钱修建一条管道似乎不合时宜。

  先说西南地区。中国人为何被称为基建狂魔?世界上最高、最险、跨度最大、穿越隧道最多的几座特大桥梁为何多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里地质情况复杂,地形高低起伏,生态环境脆弱。在这样的地区,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修建管道,都是考验智慧和勇气的事情。

  再说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潮率先在珠三角拉开帷幕,浩浩荡荡。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寸土寸金。

  正因为这两大难题,当时受中国石化委托的海湾石油公司做测评后认为:“在西南地区修建管线亿元!将近预算的两倍!

  以计划的预算在西南地区修建管线似乎成了痴人说梦。更有人下了结论:“西南管线开工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夏于飞说:“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当时中国石化从国有企业的党性出发,从一开始就很坚定,西南成品油管道一定要建。当然,这种建设不是一拍脑袋盲目地建,而是要综合规划好了再进行。”

  从1999年底开始筹划到2003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这种调查规划花了三年多时间。

  这三年,来自茂名石化的几位业务骨干组成西南成品油管线项目部,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这三年,18名高等石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来到项目部,敢问天地,初试锋芒;这三年,有人驱车行驶在陡峭的山路上差点掉下悬崖,有人在十万大山里寻找路由多次迷路……

  这三年,他们踏线、选址,走完管线沿线的每一条路;这三年,他们查数据找资料,八方学习,一步步填补中国长输成品油管道建设的空白,硬是将1700公里的管线预算控制在了计划之内;这三年,他们遇到难题攻克难题,遇到障碍翻越障碍……

  这是很难来想象的三年。可当你问他们,当时不觉得苦吗?他们却几乎用不同的方式说出了同一种答案:“我们实际上挺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的,因为这是一条为祖国而修建的管道。”

  在细密严谨科学的可研下,2002年,西南成品油管线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获得正式批复。时隔20多年的时间,作为第一批招进西南成品油管线项目部的大学生之一,现任广东输油三部经理的倪志光仍记得当时的情景:“可研做了那么长时间没有批复,大家心急如焚。没想到正准备一起过元旦,时任项目部经理李大成带来项目获批的好消息。当时,李大成经理和好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磅礡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下了西南云贵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瀑湖幽奥旷,石牙钟乳险奇嘉。”这种形态各异、奇艳壮阔的独特风景,在西南管道人眼中却是避不开的麻烦。

  2003年9月,西南管道点火开焊之后,广西、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先给管网华南人来了个下马威。

  “喀斯特地貌地下水文状况复杂,碳酸盐岩的透水性非常好,孔隙、裂缝充分发育。这种地质,钻头如果下偏了或者路线选择不当,要么会出现涌水,要么会把地下水弄没。”原西南管道广西项目部经理黄河清说。

  在可研阶段选择路由时,他们查阅了沿途所有喀斯特地貌的地质资料,一步一步地走过管线经过的路段,多方面推算演算钻头钻进轨迹,施工时边施工边时刻关注钻头的情况。

  由广西百色进入云南文山那段两三百公里的管道工程,是当时西南管道南线最艰苦、最难修建的一段。特别是其中有一段仅仅四公里的管道铺设,需要穿越几十条小河流,雨季根本没办法施工,管道铺设艰难到无法想象。

  穿越完变幻莫测的喀斯特地貌,管网华南人迎来第二个挑战:如何在贵州高落差的山地上铺设成品油管道。

  “在西南成品油管道建设之前,从未有过先例可供借鉴。”国家管网集团华中公司代表、党委书记,原云南项目部经理仪林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那时遇到的困难简直不敢想象——被子永远是湿的,冬天不敢脱衣服睡觉;路没有一公里是直的,一到赶集的时候堵个七八个小时是常事;早上揣个馒头拿个鸡蛋进山,晚上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出来……”

  2015年,中央电视台放映过一部电视剧《二十四道拐》。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援华美军和侵华日军在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24道拐”这一咽喉之地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24道拐,山脚第1拐与山顶第24道拐间的直线°。雄、奇、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4道拐,西南成品油管线拐拐经过。管线行经的有些地段最高坡度达到70°,最大落差超过1000米。

  管网华南人研发了很多运输工具,摸索出了一套山区铺设成品油管线的办法。用滑道、卷扬机等运送就是一大创新——用竹子竹皮把管线包上,再用卷扬机卷到铺设管道的地方。

  “当时有人会很疑惑地问我,路由为什么选在这么复杂的地形上。我的回答是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路由了。”夏于飞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西南管网所选择的路线是综合比较下最优的线路,甚至是唯一的线路了。”

  尽管已是最优线路,但在洲际石油和海湾石油这些国外石油公司的眼里,这仍是“不可能完成的线路”。

  云南项目部所负责的线路是这条“不可能完成的线路”的最后一段。仪林说:“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最后这一段绝不能出问题,否则前面的管道通了也毫无意义。”

  包括仪林在内的云南项目部五名成员不提任何要求、不找任何借口、不讲任何条件,没日没夜地干。“按说我们当时非常不适应当地的天气特征情况和饮食上的习惯,不过得没得病我不知道,反正我们五个人没有人请过病假!”回忆起往事,有些情节仪林开始模糊。但是那种理所应当就得这么干,就得和别的项目部比着干的热忱,他依旧记得清清楚楚。

  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种热忱可能有点傻气。其实是今天的人未必比当初的建设者聪明。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人把债务和付出留给自己,把收益和红利留给未来;有的人把享受留给自己和当下,而把欠账留给未来。

  “当地的老百姓都特别高兴。报纸上把这条管道输送的成品油叫作自来油。”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原西南管道贵州项目部经理赖少川说,“看看现在西南地区还有加油站前排队等着加油的场面吗?这就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岭南的重峦叠嶂,山路的崎岖盘旋,晚唐名相李德裕在贬往崖州的路途之中所作《谪岭南道中作》描写得淋漓尽致,管网华南建设铁军也体会得淋漓尽致。

  1999年,广东管道设计研究院与华东设计研究院在做西南成品油规划时,除了西南管道外,还有一条世界级难度的管线同步进行了规划。这条管线就是缓解珠三角成品油供应紧张的珠三角成品油管线。

  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一期全长1150公里,西起广东湛江,东至深圳,途经茂名、阳江、江门、佛山、中山、珠海、广州、东莞等11个地市,设计输送量1200万吨/年,设计压力10兆帕,2004年2月开建。

  夏于飞说:“之所以规划这条管线,是考虑到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全线贯通后,能够最终靠茂名枢纽站与西南成品油管道连通,形成运转快捷、调节自如的跨省区成品油输送大网络,极大增强对广东及西南地区的油品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调控能力。而且由于其输送管网覆盖了广东经济最发达也是成品油消费热点地区,将有效突破广东成品油运输瓶颈,加快油品流通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因为从来就没一条成品油管线像珠三角成品油管线那样经过人口如此稠密、水网如此发达的地区。

  “水网挖掘管道有特殊性,需要钢板桩的支撑,否则你这边挖着管道那边可能马上就塌了。再加上候工期和投资紧张,不可能大规模使用定向钻解决水网铺管道的问题,难度更大。”原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管理部经理谷鸣说。

  时隔二十年,当回忆起穿越珠江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珠江的地质很复杂,不仅有岩石而且有淤泥。有软有硬的地质情况很容易造成钻杆卡死。一旦卡死,钻杆就容易断在导向孔里。“有时遇到复杂的地质情况,有可能一两年都钻不过去。穿越珠江时,我整整在现场盯了两个月,两个月穿越1570米左右的距离。”谷鸣说。

  水网密集、地质复杂还能够最终靠工程技术的手段克服,而穿越人口密集区考验的就不单单是技术了。

  珠三角管线经过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东莞、广州时,将近600公里穿城而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路由选择更加困难,作业场地更加狭窄。“作业带一般的情况下是12米范围,在城区缩减到不足5米,有时候仅是一条绿化带的宽度。施工难度要比在野外大得多。”

  为了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建设者通常选择在晚上作业。谷鸣说:“管道作业就像铺光缆,一根就是两公里左右,中间尽量不能有断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连贯性,我们都要提前协调好。”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正是这样艰苦的施工条件,锻造出了管网华南铁军的“铁脚板”“铁肩膀”“铁脊梁”。2005年、2006年,西南和珠三角成品油管道相继完工。2007年7月,顺利通过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相继投油成功。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已经退休的夏于飞说:“能够参与这样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我们这批人内心都有一种自豪感。”

  于很多人而言,可能此生与这种自豪感无关,但不妨碍我们对这种付出与热爱的向往,对这种纯粹生命的礼赞。

  如同守护它们平安运行的管道华南人一样,这两条管线默默地将成品油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悄悄地带动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变化。假如没有2008年那场冰灾、地震,或许人们还不会意识到,这两条成品油管线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2008年,一场百年难遇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在中国南方地区突如其来。

  1月22日,当广州人沉浸在“久不见白雪”的喜悦当中时,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华南公司(时称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大楼里气氛一片紧张。

  14:25,中控室突然响起急促的报警声,紧接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很快,他们便发现西南成品油管道下司站、陆桥站两路进线因冰冻同时停电,造成柳州以北13个输油站停输。华南公司立即向总部上报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安排恢复生产工作。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紧密配合,巡查、维护、输送工作全面展开。

  在总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贵州省政府以及南方电网的支持下,陆桥站、下司站于当日20:50和21:10恢复供电。尽管管道输油已经恢复平稳生产,广大干部职员依然坚守岗位,克服恶劣环境,继续保持临战状态。

  1月29日,因冰冻灾害线路受损严重,贵州省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停电状态。电力的中断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通信中断,市政交通、市民取暖、工厂运作进入停滞状态……更严重的是,用来保障医院等必要基础设施运转的发电机所需要的柴油、汽油等即将库存告急。

  看到西南成品油管线还能继续保持运油,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给华南公司写了一个批示。1月30日,华南公司成立冰冻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夏于飞任总指挥,杨惠明、戴福俊任副总指挥。“我们预判情况严峻,必须去现场盯着把贵州几个关键输油站的电先恢复,保障低压输油。”夏于飞说。

  夏于飞赶上了贵阳机场停飞前的最后一趟航班。此后通往贵阳的航班、火车全线停运。到达机场时,夏于飞遇到了。总理跟他握了握手,什么也没有多说,立即投入了各自的战斗。

  战场是这样的:照明全靠蜡烛,卫生间好几天没法冲洗,饭是凉的就酒吃。“当时,观鹏程书记一天给我打几次电话,怕我没有饭吃。后来怕费电,电话都得省着打。”

  夏于飞第一站去了南方电网的贵州省公司,商量如何给泵供电的问题。最终,他们确定了南方电网在贵州段改变过去从东往西的输电模式,反向从西往东输电,保证西南成品油管道每隔几百公里就有一个电泵能启用,同时把油量降低,加大压力,保证输油管道的正常运行。

  “减少管道泵机的开启数量,同时保障几百公里的管道正常运输,我们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经过了反复的测算。一是以前没再次出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二是有些管线会经过落差比较大的山地。减泵会出现啥状况,谁的心里也没有底。一旦管道里的油品因为流速问题出现混油,那后果不堪设想。”华南公司生产运行部经理左志恒说。

  不在乎脚下,只在乎前方。调度室几乎全员24小时紧盯总控室,各输油站加强人员监控。无论是总部,还是1350公里的沿线各输油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力保障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在断电情况下的油品补给。“我们算过,西南管线天,整个西南地区就将面临无油可用的局面。”夏于飞说。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如一道钢铁长城,华南管网经受住了冰灾以及随后的“5·12”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彰显了管道输送的不可或缺。

  不知不觉中,管线所经地区的老百姓发现,原来需要排队等待加油的场面渐渐减少了,冬天也不再发生供应紧张的情况了。地方的经济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总经理、华南公司原总经理田中山说:“西南成品油管线的价值,不仅是运输成品油的管道,而且是西南地区经济的联络线。建设西南成品油管线,正值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伊始,华南公司的发展就和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2014年到2020年间,华南公司又进入了管网建设较快的时期。”华南公司副总经济师、办公室主任杨康新说。西南管道百色—昆明、贵阳—重庆、重庆—成都、洋浦—海口段先后投产,覆盖了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等省区市。“这一时期,建设者们不再筚路蓝缕,而是用着先进的管道建设工艺,向着更加专业、更高标准的方向迈进。”

  每一寸管道都是承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施工中,华南公司保持了零事故、零环保事件、零质量事故的“三零”纪录。

  每一处焊接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江津—简阳、湛江—北海管道建设中,华南公司逐步加强管道焊接质量管控,加大投入,执行超声波和X射线%检测。为减少焊缝,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在湛江—北海管道项目率先使用18米长的钢管,长钢管使用率超过50%,减少焊缝1/5以上。

  管道建设者一步步向前拓展运营里程的同时,管道管理者考虑的是如何让现有的已经满负荷的管线年,华南公司提出将西南管线万吨/年的输送量扩容到1000万吨/年。

  时任华南公司设备处处长的林武斌和同事们经过反复调研,提出将珠三角管线的一部分泵机挪到西南成品油管线北线去。“珠三角地区地势平坦,泵机不需要那么大的功率。挪一部分给广西河池等地,可以把泵机作用发挥到极致。”

  不需要重新购置设备,这场乾坤大挪移,让增输扩容的成本投入只有电费和很少的装置安装及搬运费用,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不需要敲锣打鼓,如今华南管网管道里程已达6431公里,约占全国成品油管道的30%。

  一入江湖岁月催,但管道建设者的热情永不老去。即使披荆斩棘,即使丢失怒马鲜衣,这条南方潜龙,这道钢铁长城也不会老去,将继续坚守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继续赋予珠三角地区经济活跃的底气,继续赋予西部大开发大发展更多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打造习提出的“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