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日期:2024-07-05 来源:杏彩旗下平台
 

  政府是城市的大脑,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智慧政府,互联网+政务平台在多年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果支撑下已经具备实现的能力,目前来说已经有部分地区实现了互联网+政务。但由于在顶层设计、制度法规等方面不够健全,导致部分地区存在误区,要么盲目上马造成重复建设,要么就是在观望之中。基于此,本文从智慧城市出发,简要分析了互联网+政务,并就目前互联网+政务的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新形势下,建设互联网+政务十分关键,由此总结了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互联网+政务平台关键技术,仅供参考。

  2008 年 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慧交通等概念兴起,未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趋势公认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智慧城市在我国已经是国家经济、科技层面上的战略重点,2014 年便已经有 230 个智慧城市试点。《关于加快推经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完整制度标准和规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力求在十三五期间使中国进入智慧城市 2.0 时代。

  随着智慧城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出现。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出现是网络行业发展的延伸。最基层的民众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政府的管理服务又十分繁杂,政府泛指行政事务。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便开始慢慢地实现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推进政府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时代改变的不单单是现代工业制造、金融等行业,对政府行政事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提高政府管理及服务能力,必须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政府服务新平台。

  经历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逐渐发展出移动政务模式,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政府远程政务数据采集、查询、无人化自动监控等管理行为。互联网+政务能够说是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升级,目的是要实现智慧政务。

  所谓智慧政务就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检验测试、整合与分析的方式,实现各职能部门资源的高度整合,开创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发展智慧政务将提高政府业务效率与质量,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23 号),文件指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是深化简政放权、方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智慧城市的实践情况去看,其顶层设计、应用推广、制度保障等环节均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没有智慧政务很难实现智慧城市,那么政府就需要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先应用者。

  互联网+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借助云物移大智技术的快速的提升,电子政务开始向着智慧政务转变,互联网+政务平台相继出现助推智慧城市建设。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城市服务平台,在智能手机端打造市民之家向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基础公共服务。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

  互联网+政务,可以简单形象地概括为将政务搬到网络上,但不能这样理解,还需要仔细考虑互联网的传播思维以及政务现状。所以智慧城市智慧政务也并不是很难理解的概念,其实质上就是要让政府信息和民众现实沟通,让政府办公与公众办事无处不在,将政府信息同民众信息无缝对接。

  政府在一个城市当中是大脑,建设智慧城市时,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打造智慧政府,打造互联网+政务平台。将政府信息搬到网络上,建设数字政府,慢慢地发展电子政务的高级境界智慧政府。

  智慧城市兴起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的成就显然是喜人的。但从全国范围来说,由于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足,部分地区政府在建设方面存在误区,导致信息孤岛的出现,使政府各职能部门资源分散,或者重复建设等问题。互联网+政务平台就是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实现深化简政放权、方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互联网+政务平台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上文的分析表明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多年来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为互联网+政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关键还是要以顶层设计思想为指导,形成集成化管理服务平台。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明晰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并由此研究关键技术。

  1、政务 web 服务语义模型。互联网+政务平台涉及范围广,囊括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各个子业务系统,从系统性、综合性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更强的操作性,才能满足发展需要。目前主流的政务 web 服务语义模型多为 WSMO 和 OWL‐S,互联网+政务透明度高、反应快、主动性强(或智能性)等特点要求针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方面采用参数语法描述法,将注释、名称、性质等内容纳入其中。即服务对象由服务提供者定义,如农民工或待业人群需要的是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另一方面从语义角度来说应从行为和信息两个方面描述服务需求,比如政府采购,价格参数要包括税前、税后等类型,单位是人民币。另外,从质量和安全方面研究非功能属性。

  2、分阶段多策略服务模型。互联网+政务需要参与的服务数量庞大,这就对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语义推理能发现服务,但在大数据分析以及发展需求方面难以满足,这涉及到大数据分析的语义引擎。要实现越发多元化的服务,关系数据检索技术融入互联网+政务平台比较关键,在最大限度上缩短搜索时间,准确定位服务。

  3、服务组合模型。就是将服务组合问题转为搜索,或者转为解图模式,减少工作量。

  4、业务集成与协同框架。云计算的出现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分布式对象技术利用集群服务器组建云端服务器,实现电子政务业务集成,形成云端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框架如图。

  智慧城市的发展得益于云物大智移技术的快速的提升,要实现上述基于政府职能部门协同机制的四个模型,关键还是要靠着五种技术。

  1、云计算。云技术是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当中将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集成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是网络、信息、整合、管理平台、应用等技术的总称。

  其一,虚拟化技术,计算元件运行于虚拟环境中,扩大硬件容量,简化软件的配置过程,减少投资所需成本,并实现更广泛的 OS 支持。其二,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只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并同时服务于大量的用户,采用分布式储存和冗余储存,提高数据储存的可靠性。其三,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最重要的包含 Big Table 和 HBase。这是为大数据提供数据源的关键。其四,平台管理技术,主要实现云端运行的应用软件的管理,协调大量服务器,使其协调工作。

  2、物联网。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通信技术当中的一种)、智能嵌入技术、纳米技术等。源自于 ITU(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国内一般的看法是将物品用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该技术在互联网+政务平台方面十分关键,原因是政府的管理服务事项繁杂,物联网需要覆盖的面广,目前在市政交通、市容管理、水务、园林绿化、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均有应用实现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比如市政交通一卡通、ETC(高速路不停车收费)、水文水质监测等。

  3、大数据。2015 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举行,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洪添的演讲中指出要以互联网+大数据打造智慧政府,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利用大众智慧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随着物联网的逐渐完备,互联网+政务平台所要面对的将是海量的数据。以前政府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业务管理,而现在需要转变为为决策服务和为大众个性化服务。大数据不可或缺。快速准确的大数据分析,将为政务服务提供较为可靠决定依据,更加惠民,更具有针对性。

  4、智能技术。智能技术包括 Agent、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语义网格和知识网格、自主计算、认知信息学和智能搜索等几个维度。很显然未来智能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便是人工智能。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武汉云端政务平台提供了AI领域技术应用的范例,市民下载 APP,绑定银行卡录入人脸信息,如此便可足不出户,直接刷脸解决身份核实需求,社保 APP、医院 APP 等多家机构和护短均嵌入人脸识别。动动手指一键缴纳水电费、云端 APP 实现足不出户、刷脸看病。

  5、移动互联。移动互联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体。这是网络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基于移动互联的移动APP,成为互联网+政务平台的一大亮点,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各层级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政府信息动态,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移动互联将是网络通信的补充,将打通信息孤岛和业务隔阂,实现信息之间的无缝衔接,也利于市民方便快捷的获取政务服务。2015 年西南首个区级新型政务服务平台--武侯服务上线,利用互联网思维,依托网络站点平台结合信息技术方法,通过移动 APP、网站、微信、呼叫中心等形式增加市民和企业获取政务服务的渠道,实现线O 服务的有效打通。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要打造智慧政府,建立起互联网+政务平台逐步实现智慧政务,努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目前来看这面的建设成果是喜人的,未来能预见的是政府政务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更加惠民,政府信息也将更加透明化。在新形势下这对于我国深化简政放权、方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工程量大,系统性强,涵盖面广,多年来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我国建立互联网+政务平台打下了基础。但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方政府,所以要在顶层设计、制度、法律、应对措施等方面予以支持,快速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