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试题改革了两次,以前是考356和503两门,后面整个规划行业进入国土空间规划,强调规划要改变以往以物质空间环境为中心的设计方式,要求培养有综合性素质的规划人才,华科在2019年改成了两门理论考试,分别是356和447,在复试阶段进行快题的考察,但由于疫情和学生设计能力的下降,在2023年又重新改回了356和503这两门考试内容。
2、考察特点华科356的考试大纲比较详细,同学们整理和背诵时可以以大纲为框架进行资料的整理,每一年的真题一定会出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控规(黄老师课程PPT)这两部分的内容,近几年真题一定有国土空间规划内容(今年考纲有两节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容),考频较高的有城市更新、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这一方面的内容,由于改革取消447,所以在初试时356试题中也会穿插考10-20分447中的内容,所以备考华科所背诵的内容量是比较大的,但华科出题的规律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掌握好了华科的出题风格,复试时候有侧重点和先后顺序,背诵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简答题大约一张试卷版面的1/2左右,同样也要注意分点作答。要注意区分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简答题主要考察知识点的掌握,没有必要长篇大论,反而要控制住字数,别妄图把背过的内容一字不差全部写上,荒度时间,要注意给后面的论述题和实务题预留足够的时间。
论述题大约1.5-2张试卷版面,第一,论述题要注意条理洁晰,在此基础上,要保证题目重点设问部分要有足够的论述说明,做到答所问。第二,要分清主,重点部分重点作答,非重点的背景意义等部分把得分点表述清楚,适当展开论述即可。第三,由于论述题篇幅很长,字迹清晰工整重要。
实务题大约1-1.5张试卷版面,实务题和论述题分值相同,所以答题量也要尽量丰富,但详细的细节内容也要视问题而定。
注意!以上字数要求均为经验之谈,不要因为字数过多过少而纠结,能把得分点星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考场上要灵活应变,根据时间调整答题策略。
1、城镇体系(05、08、17)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一样的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即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研究方法上,克里斯塔勒运用演绎法来研究中心地的空间秩序,提出聚落分布呈三角形,市场区域呈六边形的空间组织架构。克里斯塔勒基于市场原则、交通原则以及行政原则分别构建了K=3、K=4以及 K=7的六边形模型 用以阐明基于不同原则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中心地模型不仅说明了区域内城镇休系的理想位置及等级关系,也划分了区域的空间,同一等级的中心地之间的边界分割了空间,这种分割也是各中心地城市之间场的作用范围。
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具有空间属性,称为外部效应,包括外部经济(积极的)和外部不经济(消极的)两种类型。
②国土空间保护是指对承担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地域空间进行管护的活动。
国土空间开发是指以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为主的国土空间开发活动。
国土空间修复和治理是指对国土空间格局失衡、资源利用低效、生态功能退化、ECO受损的国土空间,进行适度人为引导、修复或综合整治,以维护ECO安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坏的活动。
华科以往是在选择和实务两者题型中二选一,2022和2023年考的都是选择题,但是今年的选择题和以前很不一样,以前的选择题基本都是往年真题,考察基础知识,格外的简单,但是今年的选择题许多来自注册规划题和老师自命题,涉及到了国土空间规划、最新政策规范、相关知识等考察。
(1)城市化进程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可以用诺瑟姆曲线来表现,诺瑟姆曲线揭示城市化发展水平同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城市化率表征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应的城市化曲线呈变体的S形,可用来检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过程。
1)初级阶段:城市化率在25%以下,它对应着经济学家罗斯托所划分的传统社会这一阶段,即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大比重且人口分散分布,而城市人口只占很小的比重。
2)加速阶段:城市化率从25%增长到50%乃至70%,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第二、三产业增速超过农业且占GDP比重慢慢的升高,制造业、贸易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数量也持续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急速增长。
3)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但仍有乡村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当城市化水平达到80%时就增长变得很缓慢。
(2)核心思想新城市主义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之上,提出步行尺度和回归传统的对策。
1)规划设计取基本的特点:坚凑、适宣步行、功能重合、可支付环境及珍视环境。
2)提倡“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ND)和“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OD)”是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特点。TOD开发模式的规模设定包括邻里和区域两个层面的内容,通过建立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公交站点作为本地区的枢纽,以公交线路引导沿线土地功能开发,形成有序而网络化、层次化的多层级区域结构。而TND开发模式的规模设定更关注深化邻里层面的内容,以具有可识别性的邻里中心作为集聚多元功能混合和人流聚集的布局核心,组织社区布局,提高人们彼此碰面交往的频率,便干邻里交往,并鼓励居民在社区内步行,而非频整使用汽车。
3)提倡高密度:将更多的住宅、建筑与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鼓励步行,促进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节约时间,创造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
4)提倡功能混合:商店、办公楼、公寓、住宅、娱乐、教育设施混合在一起,邻里、街道和建筑内部的功能混合。
5)提倡多样化的住宅;提供多样性的住宅类型,满足多种居民的使用需求和可支付能力。
6)提倡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开发和运转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减少对有限土地资源和燃料的使用,多用当地产品;
7)提倡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强调美学和人的舒适感,通过人性化建筑结构和优雅的旁边的环境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
3)城市“七线”规划等专业计划要求线)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5)考虑规划管理界线,不超越分区界或片区界,以利于规划管理
1)合理分布: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要构筑城乡一体,并连接构域的关联环境,进行各种功能绿地的合理分布。
2)以人为本: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城市绿地的功用要适应不一样人群的需要。
3)因地制宜:城市绿地的规划形态,要结合城市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因地制宜地使各项功能绿地的分布各得其所。4)景观美学: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基本素材、构件和手段,充分的利用城市的山水林木等的自然基础,通过绿化等,塑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
1)提升防灾功能:防灾公园是减灾功能特别强的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改造成防灾公园或规划建设新的防灾公园能大大的提升城市公园的综合防灾减灾功能。e
2)提供避难功能:发生城市突发事件时,防灾公园可以用作紧急避难所、灾害对策据点。防灾公园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的功能、防灾减灾功能、情报收集与传递功能、医疗与救护功能、运输基地功能等。强化防灾公园减灾功能的主要措施是广泛采用高新科学技术,并对防灾公园系统实施综合性的科学管理。
工业布置对用地形状、大小、地形、水源、能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其他特别的条件均应满足要求。
1)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不仅因生产类别不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
2)地形要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业生产的基本工艺、运输方式、排水坡度相适应。3)水源要求: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用水量很大的工业类型用地(如火力发电、造纸、纺织、化纤等),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并注意水源高差的问题。水源条件对工业用地的选址往往起决定作用。
5)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用地选址应有良好的地质水文要求,山地城市的工业用地应格外的注意,不应选址于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
①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以及矿物蕴藏地区、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②交通运输要求:包括铁路、水运、公路和连续运输等形式。③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主要防止有害化学气体、废水、废渣及噪声的污染。④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应距离近便,步行不超过30分钟为宜。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化学气体对居住区的危害,一般工业区应当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参考图示如图。
①城镇空间:是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②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里的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最重要的包含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里的生活用地。③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①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②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③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
①底线思维,保护优先。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底线约束,优先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
②多规合一,协调落实。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
③统筹推进,分类管控。坚持陆海统筹、上下联动、区域协调,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资源惠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三条控制线不同功能,建立健全分类管控机制。
①生态保护红线年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的要求划定,核心是对国十空间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威性评估。将生态极重要和生态极敏威区域与国家级和省级的禁止开发区域进行校验,形成生态保护红线。
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到2018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全方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两项通知发布,全国各地已基本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③城镇开发边界:由规划部门划定依据《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中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
②非机动车停车场。在城市中非机动车停车场主要是指自行车停车场。2)按服务对象分类
1)停车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与道路交互与通行组织的要求,同时还应便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车辆使用。
4)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
5)设计停车场时,应结合用地条件和车场的性质,选定不同的技术指标。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机制可分为纵模双向,纵向传导指的是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设计,通过上下联动逐步形成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而横向传导主要指国土土空间总体设计和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
(1)纵向传导机制国土空闻规划编制的层级分为国家、省、市、县、镇五级编制体系,在序列上基本为下位遵循上位,形成纵向传导体系,逐层进行编制。
①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内容有协调区域发展、海陆统等和城乡统筹,合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圈,统筹推进大江大大河流域治理等。②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落实国家规划的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和约束性指标,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制定差导的指标体系等。
⑤市县、乡镇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侧重实施性,对上位规要求的细化落实和具体安排,可因地制宜,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
①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设计中重点体现国家和省级国土空间的管控要求,从战略引领、底线管控、系统指引三个方面,对县级县(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人口、用地底线管控、设施建设等内容做明确,采取总量指标、边界划定和定性指引,示意性空间落位立等差异性方式实现刚弹结合的传导。
②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设计一方面可对乡镇规划、详细规划直接进行传导,也可结合真实的情况通过实施单元完成规划传导。对于重点镇,对各镇的人口、用地、底线管控、设施建设等内容做明确;一般镇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将县级及以上重要基础设施约束性指标和控制线等内容作为传导的重点内容。
各级规划提高规划成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建立横向传导编制体系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同步启动各层级的专项规划,进而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以更好的支撑国土空间规划。
省级层面下市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同步编制,一方面能够缩短规划传导周期,增强规划的时效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市级规划能够有效掌握和合理反映区级区县级政府意图,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区县级规划能够及时校验市级规划成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同时要建立横向传导编制体系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需同步启动各层级的专项规划,进而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以更好的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1)我国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迅速,不断突破原有控规的限制;
2)土地开发和建筑设计企业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追求,需求通过规划指标调整得以实现
总的来看容积率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指标,而是关系到城市健康、收益、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要素。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