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德”神挖所在的常林机械破产:8年获补15亿元科研涉嫌造假!

日期:2024-06-02 来源:槽钢

产品详情

 

  以农机制造起家的山东常林机械集团历经多年发展后,不仅在工程机械领域站稳脚跟、谋求旗下子公司上市,同时还在酒店、建筑、肥料等领域进行跨行业布局。然而,随着2014年一场资金危机的突然爆发,常林集团扩张的脚步骤止,并在两年间迎来破产的命运。随着周遭诸多光环的消失,常林集团此前在财务、科研等工作上积蓄已久的诸多疑点逐渐露出水面。

  2009年,常林集团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一年中川液压创立。从此开始,常林集团开始频频以注重科研的形象示人,尤其以中川液压主导的液压元件开发为重。据澎湃新闻统计,2010至2015年,常林集团至少申报了30个项目。其中,获得国家专款资助的项目至少13个,累计获得国家专款支持资金近15亿元,年均2.5亿元,相当于三一重工2015年净利润的两倍。从科研项目的内容来看,常林集团获得资助的省级与国家级项目当中至少有 8个项目与液压技术相关,如“山东省液压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机械高端液压元件及系统”、“50吨及以上挖掘机成套液压系统研制和应用示范”等。

  金家民于2013年加入中川液压,负责研发工作,后又调配至常林集团位于北京的高端装备研究院,主攻常林集团的“十二五”项目——“50吨及以上挖掘机成套液压系统研制和应用示范”。据他表示,中国的液压元件比较落后,而常林集团成立中川液压,发起“十二五”项目主要是想在液压元件方面有所突破。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液压工业的规模在2017年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第二,但产业大而不强。一些高技术含量元件,如额定压力35MPa以上高压柱塞泵,有90%以上依赖进口。在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当中,即使如三一重工这样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高端设备中的核心液压部件依然采用进口。

  重金投入之下,中川液压很快便拿出了成果。2012年8月7日,一场名为“高端液压元件新产品及产业化发布会”的会议在常林集团举办,参加会议的专家对中川液压拿出的两款液压轴向柱塞泵、一款回转马达、一款主阀进行评议。最后,中川液压的高端液压产品成功通过国家级鉴定。据常林集团的新闻稿报道称,时任中国液压与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理事长沙宝森在会上宣布:中川液压的成就表明我国液压产业高质量发展已从测绘、仿制“跟风”阶段,开始向掌握核心技术,进行自主创新阶段迈进。他最后指出:“这是中国液压史的‘八七会议’。”

  然而,在澎湃新闻采访过程中,有三名原常林集团员工表明,中川液压的一款液压泵是模仿日本川崎设计的。曹军甚至直言,“这个泵是将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换上中川的标牌就通过了鉴定。”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中川液压的设计产品,通过了国家级鉴定的AP4VO112TVN液压轴向柱塞泵(以下简称112泵)确实与川崎的经典液压轴向柱塞泵K5V系列造型相仿。112泵与其他通过上述鉴定的液压产品是中川液压的核心产品。

  上:日本川崎的K5V液压轴向柱塞泵。下:中川液压研发的AP4VO112TVN液压轴向柱塞泵。

  号称摆脱模仿的112泵外形恰恰与川崎产品十分相似,这是否意味着其内部结构也存在着借鉴之处?多位专家告诉澎湃新闻,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不可以进行判断。怯军表示,日本川崎K3V与K5V系列的液压泵已经度过了发明专利的20年有效期,因此模仿川崎与另一家外国公司力士乐的液压产品是国内企业的普遍做法。吉林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教授王光则表示,112泵是否是模仿的实际上并不重要。“我们国内做高端液压件的,都是在测绘、仿制。能模仿好就很不容易了。”王光说,“我认为是包容的,这是个学习的过程。”

  曹军表示,常林创办中川液压的想法不错,因为当时工程机械市场好,液压件短缺,并且液压件的价格较高,若能够大规模国产确实是好事。但他同时表示,常林不具备科研条件,“有天时,但没有地利人和”。

  有不止一位原常林集团员工认为,常林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缺乏积累,选择攻关液压元件实属“步子迈的有点大”。除北京的高端装备研究院外,常林还在青岛设立研发中心,负责进行泵、阀、马达的具体设计,与北京研发部门的原理性研究区分开。金家民直言,青岛研发部门的员工“水平不是特别好,基础的东西掌握不好”。虽然常林集团的设计工作主要以模仿川崎、卡特等外国品牌为主,青岛研发部门依然很难做到,只能在一遍遍尝试中不断摸索。

  中川液压在创立时曾宣传称聘有日本液压专家25人,瑞典专家8人,从事液压系统研发及生产控制工作。曹军表示,常林确实曾经聘请了外来人才,但是临沭县是个小县城,交通不便。此外,常林集团管理思维落后,家族势力庞大,外来人才无法施展,因此最后不能留住。2018年3月,常林集团的破产重组管理人向全体员工公示债权情况,在以姓氏排名的表格当中,仅有两位海外华人的名字以英文形式列在榜首,宣传报道当中的外籍专家团队早已不复存在。

  常林集团职工债权汇总表首页,姓名为英文字母的外籍人士仅有钟默、怯军两人。

  有接近常林集团管理层的员工向澎湃新闻透露,自2010年起担任常林集团总裁的钟默原本在博世力士乐公司担任管理层职位,拥有德国博士学历。在空降常林以后,钟默原本被董事长张义华寄予带动高端配件发展的厚望,却因为与常林的本土民企氛围“水土不服”而逐渐失去话语权。随着常林集团陷入资金困局,钟默与张义华的关系也渐生龃龉。据公开资料显示,钟默自2015年起被调至山东常林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同年7月,常林集团调整其在道依茨法尔公司的股权占比,从50%下降到5%。

  除了人才管理上的不足,中川液压在硬件条件上也面临后期投入停滞,导致研发缺乏基本设备支持的问题。据了解,中川液压集中了常林集团所有与液压元件有关的设备,在2013年时已拥有了泵、阀、马达三大元件的生产线。在研发设备方面,中川液压有三座液压元件的试验台,两个用作生产测试,一个用作研发测试。

  王光曾经到访过中川液压。据他回忆,中川液压“感觉设备挺好,热处理和去毛刺等细节做得也不错”。怯军则告诉澎湃新闻,中川液压的初期投资大部分都花在了采购设备上,“连德国人看了都说设备实在是好。”

  金家民表示,虽然这一配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常林绝大多数都是从零开始做液压元件,“别人走过的路要再走一遍,各种数据要靠自己积累。常林的研发测试台只有一个,客观说还可以,但毕竟只有一台,而且测试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用一个试验台做完所有的研发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据常林发布的新闻稿介绍,中川液压的投资共分为三期,总投资额为26亿元,其中第一阶段的投入为12亿元。这一数字与金家民对设备投入的观察,以及曹军对常林将贷款其余部分用于投资酒店温泉的说法相吻合。

  同样的情况在常林集团的“十二五”项目上也有发生。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0吨及以上挖掘机成套液压系统研制和应用示范”在常林的北京研发中心真正开始启动。据金家民介绍,当时中国自主研发的液压元件大多数都用在小吨位的挖掘机之上,而“十二五”项目的目标是在大吨位液压元件上有所突破。根据介绍,项目资金由国拨资金与企业配套资金两部分所组成。但是据负责“十二五”项目推进协调的容丽表示,该项目自开题到结题,只有700万元国拨资金到位,5600万元的企业配套资金“确实没有见过”。至于国拨资金的用途,容丽表示,“除了买了些外国液压件,别的不知道了。”

  而根据“十二五”项目的支出预算表,项目原本用于购买设备的费用为4890万元,购买材料的费用为580万元。

  2015年1月7日,在一封高端装备研究院向常林集团总裁钟默发送的呈报单中,科研团队要求立即启动搭建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7个试验台,“否则就没办法完成”。对此,常林集团副总裁韩斌对这一条作出批示,“这一项早已都有,无需再做说明。”

  在人员、设备俱缺的情况下,“十二五”项目勉强进行。2015年7月,常林集团财务危机已经爆发,高端装备研究院的员工也开始被拖欠工资。2016年3月起,常林集团先后解散了“十二五”项目在临沭和北京的开发团队, 包括研发工程师和项目协调人,使该项目的研发处于长时间停滞状态。据金家民介绍,“十二五”项目最后的进展是完成了一些前期工作,“如元件的动力,流体建模等。”这一进展距离实际产品还有较大差距。

  然而十二五项目依然在常林集团高层推动之下成功结项。2016年12月,常林集团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交汇报书,申请调整十二五项目的多项约束性指标。其中部分内容,如将行走减速机的扭矩标准由160000Nm下调至130000Nm的调整说明为“经重新优化仿线Nm的扭矩能满足驱动要求”。在改变标准后,“十二五”项目于2017年5月完成了中期检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部询问该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截止至发稿未得到相关负责人回应。

  比照时间顺序不难发现,常林集团创建中川液压,开始大规模承揽科研项目的时间点大致与工程机械行业陷入萧条,常林集团资金链断裂发生时间保持一致。究竟是在发力科研途中突遭大环境变故,还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企图依靠挪用科研补贴来补窟窿,现在已无从得知。但是澎湃新闻所采访到的常林集团内部员工几乎一致肯定的是,常林不具备科技研发的实力。辗转在一个又一个科研项目中的常林集团能够在人才与设备双双缺位的情况下不断结项、再立项,其搬出的科研成果被多名常林员工认为存在水分。

  “液压这个行当不好做,是机械产品里的高端产品。液压涉及的领域很多,精密机械、流体传动、密封、控制等。比如最基本的泵体、阀体的铸造问题国内就不过关。”王光说,“做液压元件需要有一种工匠精神,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灵魂融入其中。那种,喊口号是不行的。”

  在常林主要的几家子公司当中,中川液压成立较晚,致力于高科技液压件的攻关。而成立较早的力士德则主营工程机械整机生产、销售,见证了常林集团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崛起。

  在2014年之前,力士德公司的总经理一度由代永海担任。在力士德老员工看来,代永海主持期间,力士德各项产品的销量都可圈可点。姜线年之前,有一阵力士德的装载机卖的比较好,16、20、30几个吨位的挖掘机都卖的挺好。2013年,力士德曾谋求IPO,却因无法通过证监会的财务核查而被终止审查。

  受大环境影响,2013年后力士德的业务开始走上下坡路,第二年,代如海辞去了总经理的职位。代如海走后,常林集团与一位名叫杨双来的专利持有者达成合作,开始开发所谓“节能挖掘机”。据公开资料显示,杨双来是黑龙江人,名下曾先后拥有9家公司。他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以“发明”见长,拥有20多项国家专利。他的发明创造中包括黄河清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甚至化妆品。此外,杨双来还自称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20多项。在常林集团,他有一个“发明狂人”的名号。

  杨双来为力士德提供“双来神挖”设计图纸,由力士德进行制造。名为“神挖”的这一节能挖掘机采用独特的蓄能器设计,回收挖掘机做功过程中的重力势能,储存以后再运用在抬升机臂之上,以达到降低功耗,提高功率的效果。2015年,力士德“神挖”的实机被造出。在宣传中,力士德声称“神挖”能够与同等功率的挖掘机相比节能50%,效率提升100%。

  杨双来与力士德公司合作研发的ZS632节能挖掘机近照,车体尾部安装了蓄能器。

  这一宣传数字在挖掘机业界引起了一片质疑声。在工程机械领域的网络论坛,铁甲工程机械网上,从业者们对于神挖的原理、功效进行了多次辩论。支持者认为这一设计在原理上行的通,而且相似思路的势能回收挖掘机已经在小松、卡特等外国大品牌中实现了。反对者认为,为达到神挖所宣传的节约能源的效果,整个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和所有与动臂有关的复合动作都要重新调整。目前国内生产的液压元件尚未达到能够如此精准调校的技术水平,而力士德“神挖”所采用的液压元件正是来自中川液压的112泵。

  力士德将“神挖”作为核心产品大力扶持。据姜真回忆,“神挖”刚刚造出时,常林集团认为它必将大卖,于是在临沂市的张南埠子为神挖加盖了新厂房。2015年5月中旬至7月底,为宣传“神挖”,力士德销售人员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路演。2015年11月22日,被业内称为“亚洲顶级工程机械行业展会”的上海宝马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由于当年的行业不景气,许多国际一流厂商都没有参展,而力士德依然携“神挖”亮相上海。

  在一则力士德发布的宣传视频中,一台“神挖”与一台力士德的普通挖掘机同场竞技。对比结果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神挖”确实达到了普通挖掘机的两倍效率。然而这一视频被网友指出存在两大硬伤:“神挖”的挖斗容积比普通挖掘机高的多,并且普通挖掘机的发动机不断冒出黑烟,车况并不良好。

  此外,力士德还在“神挖”发售之后高调宣布山西鑫源矿业集团购买20辆神挖用于灵石段纯鑫源煤矿的作业。有网友发帖声称,自己的亲属在这个煤矿作业中,“神挖”出现液压管频繁爆管的现象,“售后直接进驻煤矿也修不过来”。澎湃新闻致电询问相关情况,这名网上的朋友表示过去的事情不想再提。

  6月11日,澎湃新闻就力士德“神挖”的功耗问题询问杨双来。杨双来回应称,当时他与力士德合作生产的双来神挖632型蓄能挖掘机,在挖掘机松软土方时,确时能够达到节能50%,效率提高100%。他还表示,在和力士德合作时,“因为加了蓄能技术,生产的挖掘机斗容可增大了一半,但是斗杆挖掘力和铲斗挖掘力不够。”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訚耀保肯定了蓄能回收的技术原理,他同时指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共汽车已开始采用蓄能器吸收刹车、上下坡时的车辆惯性势能,发车时再释放开来。对于神挖提效100%的宣传,他认为需要基于进一步的测试报告来判断。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的柳庆向澎湃新闻表示,利用蓄能器将重力势能进行回收这一思路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液压缸不具备调节特性,而蓄能器压力也不可控制,因此在回收能量利用过程中若不采用节流控制,则无法控制其速度;若用节流控制,则会消耗很多回收的能量。

  对于液压管爆管的问题,柳庆提出了两点猜测。第一种可能原因是蓄能器参数匹配不当,使得工作负载较大的情况下,蓄能器内存储的液压油释放很少,从而造成多次回收动臂下降势能后蓄能器压力超压。第二种可能是挖臂回收重力势能时,使得挖据在铲入瞬间没有冲击力,需要液压系统瞬间提供一个很大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系统压力突升,也会造成爆管。

  利用蓄能器节约能耗是王光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向澎湃新闻解释道,蓄能器里面是高压氮气,工作时把压力油进入蓄能器压缩氮气储存能量,蓄能器里面的压力随即随着氮气的压缩而升高。而把存储的能量释放开来就不简单了,蓄能器中的压力需要与挖掘机的负载相平衡,“打个比方,蓄能器就像一个大力士,能拿起200公斤的东西,但你让他拿10公斤的东西,他能用200公斤的力气吗?”这一平衡可以用液压变压器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但是技术还不成熟,国内外机构还在研究当中。目前业界所通行的作法依然是节流控制。

  澎湃新闻联系上了两位曾经在力士德参与“神挖”制造工作的员工。当被问及“神挖”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节能时,两人都没有提及蓄能器。其中一位表示原因主要在于挖斗容量大,另一位表示是因为其发动机采用了油气混动技术。另据该名员工透露,“神挖”生产了100台左右。”目前,网络上没办法找到任何关于“神挖”的测试报告。

  一位力士德“神挖”的销售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神挖”总共销售了100多台,“卖的还可以”。目前,48吨位,斗容3.5立方的力士德“神挖”售价420万。这位销售人员还表示,最近没有卖出过“神挖”,因为“公司在改进当中”。

  力士德与杨双来双方在神挖诞生后陷入专利权纠纷,最终不欢而散。2015年11月9日,力士德发布声明称,杨双来名下的哈尔滨双来公司正在散布力士德侵犯专利的消息,对此力士德在回应中提出,自家开发的“盈天下”系列挖掘机的技术系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力士德的这则声明中绝口不提“神挖”,而是复述了另一节能挖掘机系列的诞生过程。声明称,杨双来在2011年携带专利技术寻求合作开发节能挖掘机,经过8个月的努力所制造的试验样机完全达不到其宣称的节约能源的效果。此后,常林集团于项目组重新研发改型,经过十八个月对液压动力流的创造性匹配,终于成功开发了稳定性很高、节约能源的效果明显的盈天下系列挖掘机产品。期间并未用到杨双来的专利技术。

  澎湃新闻并未查询到力士德所声称的“侵犯专利”谣言。但是在此则通告之后,力士德“神挖”便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6年5月,“双来神挖”新品 ZS642蓄能型节能挖掘机传出上市消息,不同的是这款“神挖”的设计企业是哈尔滨双来蓄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商为山重建机。

  对于与力士德的专利纠纷,杨双来并未作解释,只是表示“力士德现在没有生产蓄能挖掘机的权力,因为他们没专利”。杨双来还表示,新的神挖很快将与公众见面,并且这一新型号的蓄能挖掘机又一次声称达到同等功率下比传统挖掘机节油50%,效率提高100%的节约能源的效果。“比日本,德国,美国在同斗容的情况下,斗杆挖掘力大15%,铲斗挖掘力大15%,工作速度快11.28%。”他说。当然,这一型号的“神挖”已不再与力士德有关。

  2018年5月30日。负责托管常林集团的山东翔龙集团董事长解永军在委托经营管理启动大会上说,力士德公司接下来的任务是“突出做好‘传统挖’产品的市场需求确认和供应渠道开发”。

  对于中国工程机械的未来发展,訚耀保觉得应积极应对目前高端液压元件被外国垄断的局面。他建议中国组建国家级核心基础件研究与产业化国有企业,“进军目前还严重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的基础件”。而对于工程机械的节能技术,他认为重心应放置于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上,他说,“研究新原理的能源与驱动问题,也许会出现新的工业革命。”

  柳庆则正在跟随导师从事液压混合动力的研究。这一技术能将系统的动能、势能进行回收,以液压能的形式将能量存储在液压蓄能器中,在需要能量的时候再用液压马达释放开来独立或辅助原动机一起工作。液压混合动力适合于大功率的能量回收和释放,尤其是在重负载短时段的情况下,其优势特别明显。但是柳庆也表示,由于缺乏国家支持,目前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只有少数几家。“其他高校基本都是发发论文,没什么实际应用研究。”

  2015年6月,常林集团节能挖掘机项目获得临沂市产业引导基金支持,获得专项资金补贴一亿元。对于这一金额,柳庆表示这个力度在全国也算是很大的。“之前一位教授跟三一合作的国家项目好像也只是千万级别的总额,国家补贴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徐工在这方面只有一个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孵化中心项目,算是一点支持,金额也就是百万级别。”他说